站内搜索
吃苦是能力亦是幸福:管理系23YDZG班级主题班会为学生实训周增能
发布时间:2023-11-08浏览次数:10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是一份独特的经历,更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管理系2023级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贯通班级30位学生本周正式进入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们从周一早上开始,换上了实训服以及实训鞋,一位位“小工匠”在实训老师的带领下探索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并训练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与机器设备接触探索专业的奥秘、激发专业兴趣。

为了给班级学生本周的实践学习加油打气,为他们“增能”,班主任孙志鹏老师利用早读课组织全体班级学生,以“吃苦是能力亦是幸福——我的荷兰留学生活分享”为题进行了一场主题班会,暨本学期第二场班级集体社会工作专业辅导。

孙志鹏老师结合其在荷兰留学期间的“吃苦”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在荷兰吃的学习与研究的苦以及为生活而打工的苦。孙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其留学的背景。2016年硕士毕业前夕他成功申请到了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的博士项目;9月5日,他独自从北京飞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始了海外留学生活。孙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因为没有国家公派奖学金的支持,因此在到达荷兰正式开始学业以后,第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找到一份兼职工作,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孙老师以图片回顾的方式为同学们了呈现了其艰辛而又丰富的打工经历。从最初的四川餐馆、日本餐馆、“打包店”,到东南亚餐馆,再到中西融合风味的欧洲大陆最大的“中餐馆”,孙老师做过厨房帮工、前台点单服务员、吧台服务员、保洁服务员、传菜服务员等。最让孙老师难忘的就是在那间名为Wok de Mallejan,即欧洲大陆最大的中餐馆为期三年的工作经历。2019年,《中国餐馆》纪录片栏目组还专程赶赴这家餐厅拍摄纪录片。在孙老师看来,在餐厅工作尽管非常辛苦,经常要半夜才能够下班骑车回家,但他收获的不仅仅是逐渐增长的收入、满足海外学子味蕾的美食,更是对华人社区的一种归属感。

除了在餐厅工作的经历以外,孙老师利用休息时间还做过家政保洁工、外卖小哥、保姆、临时演员等。孙老师跟同学分享到,他享受吃苦的日子,觉得能够吃苦是个体的能力,也不断为这些苦寻找意义。孙老师在通过吃这些苦换取劳动报酬、获得留学期间基本生存保障、获得一份体面感的同时,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了当地的华人社区文化、荷兰本土文化,接触了许多底层海外华人劳动者以及海外移民,了解了他们的故事。这,也是跨文化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在分享的尾声,针对近期班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浮躁、无目标感等现象,孙老师借用其留学所在的乌特勒支大学的标语“bright minds, better future”,鼓励同学们将自己沉淀下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自己是否愿意为了实现梦想而吃苦。同时,他还教育同学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颗聪明的、清醒的、理性的头脑,唯有如此,经过实践,历经吃苦的磨砺过程才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孙老师介绍说,未来,这样的主题班会暨社会工作专业辅导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开展,以更好地协助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直面并解决学习与人生困惑,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能力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与情感支撑。

管理系 孙志鹏(文/图)


Baidu
map